“风生水起”是位于上海M50艺术园区玖空间自开幕以来举办的首个艺术家群展,汇集了陈文令、陈督兮、刘广云、欧阳文东、彭斯、潘凯、任芷田、邵译农、张琪凯、张若愚、曾雷11位优秀艺术家。展览聚焦他们近年来关于艺术本体与各自生命经验互为参照的深层思考,并持续在其各自不同艺术领域中探索与实践。
“风生水起”展览现场
艺术家陈文令一向以魔幻现实主义的场景雕塑来隐喻现实,擅长将各种物体关联和组合,营造出一种可供观者阅读的幽默和趣味。他认为,这种看似轻松的艺术表达实际都来自于他对当下所处生存世界以及他个人经历中的情感体验。这种对世间万象的虚拟与重构也同样体现在他在此次展览中的版画创作中。
陈督兮 持颐--山 绢本 矿物颜料 2021 150X100CM
从油画转向水墨创作,艺术家陈督兮经历了一段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对水墨画的认知几乎都是自己在不断实践中摸索而成。正因为这种陌生感,以及没有固定程式表达上的约束,才会激发他在创作中对水墨线条的想象力。在艺术家看来,线条是对物的压缩,世间万物都可以经由线条透出原本的气息和风貌。绘画需要将个人意志放在最低,将自然力量内化为可见的线条,创作反而会变得更有生命力。
刘广云 原本色 综合材料 2023 120X120CM
艺术家刘广云曾在“敦煌计划”中用24小时对一件常规的藏青色僧侣服做褪色处理,使其还原布料原本的面貌,而褪色后的僧袍也将不再具有原初的文化象征。在其最新的以布料为媒材的抽象绘画中,也同样秉承着这样的观念。对有色布料及老旧布料的现有色调进行反复性的褪色处理,尽量恢复其底料本色。只是布料在不断变异的过程中,艺术家也渐渐发现,即便是最彻底的恢复也无法还原物质最原初的状态,而付出的时间,也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徒劳。
欧阳文东 阴翳之下 檀香等综合香料 2021 43X43X43CM X3
当有形的物质终将烟消云散的时候,无形的气味却能穿越时间的壁垒长久地弥散世间。在艺术家欧阳文东看来,香与雕塑一体两面,雕塑可以成为创作材料、香的容器,香则构筑出可用嗅觉感知的有形空间,雕刻了虚空。从买香材到炮制各种香料创作作品,欧阳文东将聚合着时间记忆的香料,物化为空间的痕迹,也叠合成自我的精神之旅。
彭斯 小宝藏 NO. 2 布面油画 2022 150X125CM
2019年,艺术家彭斯结束了在武夷山的禅修回到北京重新投入到绘画创作,最大的改变是他不再关注以往画面中图像的叙事性,而是注重每一笔,在每一笔的书写过程中,时间、空间和当下情绪的重合,交汇成的一幅幅看似抽象,又全然清晰地观想世界的图景。
艺术家潘凯的雕塑作品围绕文字、语汇展开,在艺术表达上呈现出一种戏谑与调侃的意味。他认为这种荒诞感与他所感知到的现实环境有关。或者说,艺术家在作品中对语汇意义的视觉再造,也构成他独特的、对某种扭曲现实的无声对抗。
艺术家任芷田将艺术的概念定义为「心智的直观」,他认为艺术应该建立在一个最为基本的原始层面上进行思考,并以直观的语言表达出来。相比早年创作大型装置时追求形式的惊艳感不同,任芷田时下更关注内在心迹的自在不拘。绘画便是经由身体的感知启发心智,构建出有关记忆或是想象的抽象空间。
以装置艺术见长的艺术家邵译农近年来重新开始了绘画创作,他称其为是某种“改造”的开始。如果说过去的艺术实践更追求外在的形式、语言、方法和观念的话,重拾绘画对他来说,更是贴近身体本能和心灵觉知的机会。艺术的自在也时生命的自在。保持一份鲜活,一份探索。
近几年来,艺术家张琪凯将越来越多的时间用于对老庄哲学、禅宗公案和心学理论的感悟与体验,并尝试通过书法日课去感受和实践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研究心得。这份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持续体悟,也在他的绘画中得以展现。绘画的过程中,他希望摒弃所有预设的图式或意义,只关乎当时当下的情绪与感受,以便能心神合一的流露和记录这种创作状态,使作品的表达回归到自然又纯粹的意境。
艺术家张若愚一直希望自己成为艺术与真理的朝圣者,用一种不朽的形式感去赞美生命与爱的永恒。他在素雅的石膏雕塑中形构和探索身体如何在当代语境中转译这种永恒的意义,在极具浪漫与魔幻色彩中,以身体的动能凝聚和激荡人间的凡常。
艺术家曾雷记得当年入学央美,进入版画系铜版工作室时无意中看到一幅吴长江老师的美柔汀人体,自此便迷上了铜版的美柔汀技法创作。他善于利用美柔汀柔和细腻的视觉感受,通过黑色背景配以象征意义的场景或静物,塑造出充满东方雅趣的审美景象。
野性与文雅,激情与思辨,展览“风生水起”旨在为观者展现艺术家个体在不同生命阶段的不同创作样态。面对震撼我们这个时代的地缘政治、经济、气候等各种不确定性,他们不断向内观看,体察本心,真诚与精进的直面自我,唯有艺术,才能重建一片清朗明净的心灵场域。
玖空间艺术家群展“风生水起”
地址:上海莫干山路50号8号楼114室
展览时间:2023年11月8日至2024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