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的“双重使命”
——记“文脉传薪——2023中国写意油画学派作品年展”
中国美术学院资深教授、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杨参军的新作《衢州秋色》,是他在衢州直面风景所进行的写生,“我把当时对那片风景的感受如实描画出来,这其中既有我对草坪、土地、树木、秋叶的感受,也有试图呈现的绘画理念——我认为,写意精神就是通过直观描述呈现出来的,视觉即本质,我画完了,写意精神也就呈现出来了。”
像杨参军一样,通过直观写生来达到物我两忘和阐发作品意义,是“文脉传薪——2023中国写意油画学派作品年展”上不少油画家的创作趋向。9月21日至10月6日,由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李自健美术馆共同主办的“文脉传薪——2023中国写意油画学派作品年展”在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举办。
本次展览由深圳市宣传事业发展专项基金提供项目支持,共展出111位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的111件作品。参展艺术家既有汪诚一、曹新林、杨尧等艺术前辈,也有范迪安、王辉、杨参军、赵培智、文祯非等中流砥柱,还有年轻一代的艺术传承者,他们以饱满的创作热情、丰富的绘画语言,力图在不断的探索中以丰富的个体成果呈现整体的学术面貌,在全球文化语境下,以文化自觉摸索出一条中国油画的发展道路。
金色旋律(油画)2022年 范迪安
文化情怀与艺术精神
在杨参军看来,对于写意油画的艺术实践,有一个不断深入认识的过程:“最早是在20年前,我和戴士和、王辉等几位同道在武夷山写生时聊到写意油画的概念,后来北京当代中国写意油画研究院成立后,大家开始意识到要倡导艺术家们走出画室,走到大自然之中,走到劳动者之中,通过写生活动把写意精神贯穿到我们对鲜活大自然的认识之中。只有如此,我们的写意油画才能生生不息。”
油画从西方传来,经过几代艺术家的研究与创造,成为表述中国文化主题和表达中国思想观念的视觉载体,更成为表现中国画家文化情怀的语言,油画在中国的传播与广泛的社会接受也使油画拥有中国自身文化环境的支持。
而“写意”作为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写意油画的本质是“写意精神”,作为中国艺术传统的重要特征,其内涵博大精深,写意油画对外来文化秉持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态度,推进“油画民族化”探索迈向自我建构的融合发展之路。这一学术命题由以范迪安为代表的油画家与理论家们适时提出,为油画注入中国艺术的精神和气魄,创造出具有中国传统审美意趣的油画作品,在中西融合的道路上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从20世纪20年代留法归来的林风眠倡导的‘中西融合’,到60年代以罗工柳为代表的留苏艺术家提出的‘油画民族化’,再到新时代以来,中国油画家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理念,他们一方面脚踏中华大地,审视丰富多样的现实生活,另一方面又努力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和视觉方法论上汲取营养,在作品中表达出鲜活的时代感和现实感,由此形成了中国写意油画学派的丰富成果。”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介绍。
“新时代以来,广大油画家通过一大批重大主题油画创作反映党的光辉历程和人民创造的伟大业绩,以恢宏的视觉图景展现出波澜壮阔的历史之变、中国之进,描绘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重大的历史事件和奋斗精神,书写了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体现出油画艺术承载历史风云、讴歌中国精神、彰显文化理想的时代使命。与此同时,许多油画家走向广阔的祖国大地,投身自然与生活的怀抱,以多种艺术表现语言讴歌山河之美、自然之美、生态之美,反映新时代的生活气象,体现了豪迈的文化情怀与丰沛的艺术精神。”本展总策划、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认为,在十多年来“写意油画”发展的进程中,许多艺术家自发组织了持续的写生、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为了展示“写意油画”学派发展的面貌,也推动对“写意油画”这个学术命题的研讨,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发起举办“文脉传薪——中国写意油画学派作品年展”,更具有汇集成果、推动研究的重要意义。
随着写意油画创作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写意油画的面貌越来越清晰。艺术家们一方面从中国传统艺术中汲取营养,探索油画民族化的学术文脉;另一方面投身自然,深入生活,关心社会发展进程,创作出不少彰显新时代精神面貌的作品。本展学术主持、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研究中心主任郑工认为:“当代中国的写意油画,肩负着双重使命,一方面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以外来媒材激活传统精神,在语言层面上实现跨文化的交流;另一方面在个体性的艺术实践中寻求人的生命的普适意义,在公共性问题上将差异化再次推向前台。”
节拍所构成的曲线
“文脉传薪——中国写意油画学派作品年展”是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重要的年度项目,自2015年至今已经举办八届,已然成为关山月美术馆最为重要的学术品牌项目之一,通过持续不断地举办展览、学术交流与研究,以及在北京、武汉、西安等全国范围内巡回展览,为中国写意油画的发展做出不懈努力。“展览已举办八届,每一届都可以看到一些不一样,从研究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我们可以提取一些共性的东西,但这不是同质化;尽管各有各的意见,但是我们都踩在一个节拍上,这个节拍就构成了中国当代写意油画的曲线。”郑工说。
在陈湘波看来,本次展览与往届相比的最大特点,就是更加强调写意油画在当下探索的最新成果:“在作品征集方面范围更加广泛,更加注重年轻人的作品;在展览策划上更加坦诚,就是要突出写意油画最新的,尤其是近两年探索的最新成果、最新面貌、最新样式。”
“写意油画”的创作之路并非是确立了一个课题或者走向自然就能一帆风顺的。杨参军认为,创作的挑战,始终在于艺术家内心的追求。“现在仍然有一些年轻画家创作的作品充满过多风格化因素,这说明创作时没有寻找自己的感受,只是在转挪图像以此追逐名利——这种现象是写意油画当下面临的困境,也是时代的困惑。”他表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就是不断塑造艺术情怀的基础,“所以我们要不断回到历史中去观看那些伟大的作品,去体会巨匠的精神境界。”
在全球文化交汇和交融的情境中,中国油画需要不断建构自己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评价体系,“写意精神”的当代体现便是中国油画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范迪安认为,广大油画家要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油画研究和创作中注重融汇中国艺术传统,探索“中国油画”的语言建构,才能为推动中国油画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