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美术馆秋季三展重磅开幕

来源:来源: 艺术中国 | 2023-09-20 18:14:04
来源: 艺术中国 | 2023-09-20 18:14:04

9月16日,重美术馆举办了秋季三展开幕活动。此次开展包括“目光:薛若哲2011-2023作品研究”、群展“短篇小说”和“早C晚A”橱窗项目第一回:“花心”,是继开馆展“时间的海”后的又一次公开展出。出席活动的有重美术馆馆长欧阳星,策展人杨天歌、缪子衿,参展艺术家薛若哲、陈若璠、蔡坚、沈凌昊、辛云鹏,重美术馆展览总监季钰程。发表致辞后,策展人与艺术家为到场嘉宾进行了导览。

展览总策划、重美术馆馆长欧阳星致辞

艺术家薛若哲致辞

策展人杨天歌致辞

展览“目光:薛若哲2011-2023作品研究”是艺术家薛若哲在北京的首次机构个展,展览精选艺术家13年间创作的80余件包括油画、版画、雕塑、影像等多种形式的作品,对薛若哲早期艺术生涯进行回顾。展览以“目光”为题旨,切近极富艺术家个人特质的创作实践。本次展览分布在展厅的1、2、3层,以区别的目光为线索,分为“目光无从交汇”、“凝神的专注”与“内观之屋”三个部分。

策展人杨天歌现场导览

艺术家薛若哲现场导览

展览一层的空间布置显得迷蒙而交错,局部镂空,偶有镜面,配合着空间的错落表现出多面的观看视角,将视线范围整体与局部兼备。空间的设计与薛若哲的绘画本身相互呼应,同画面中的人物一同扭转、回避,协同构筑起介于真实与虚拟之间的时空,由此营造起“无从交汇”的目光。

《目光:薛若哲2011-2023作品研究》一层展厅

《目光:薛若哲2011-2023作品研究》一层展厅

展览二层则是聚焦于薛若哲名为“YYYY-MM-DD”的系列作品。同规格的一系列静物花卉作品被以翻书的姿态陈设,画面中标示时间的数字清晰可见,勾勒出艺术家创作的时间逻辑,也可以从中映照出持续创作的姿态。据薛若哲分享,该系列作品同其小女儿出生开始,将一直持续到艺术家生命的终结,以绘画的方式完成日课以铭刻时间。

《目光:薛若哲2011-2023作品研究》二层展厅

薛若哲— 《20220120-20220128》作品局部

到达展览三层,中心区域被重构,围合出一间内观之屋,借助美术馆穹顶漫射下的自然光完成表达。三层的画作浓缩展现了薛若哲作品中闪避目光沟通的典型人物——回避着目光的交集,蔓延出一片虚无空袤的空间。展览由此完成了“目光”从外向的错杂、聚睛的凝视,再到缓缓内倾的过程,“内观”成为画面描绘之外画家自身的某种内视,也为观者提供了沉思的空间,留下的余味悠长。

《目光:薛若哲2011-2023作品研究》三层展厅

《目光:薛若哲2011-2023作品研究》三层展厅

除此之外,展厅还特意设置了“放映厅”这一空间展示薛若哲的影像创作,选取《写生》、《九级风》、《返程》作品,展现了艺术家对于广泛议题的关注、对跨媒介素材的处理,以及对于不同观看模式的探求。影像内容也与展览的“目光”主题相互应和,含蓄蕴藉,一如绘画所呈现的无垠特质。

群展“短篇小说”则邀请六位艺术家从绘画、摄影、影像、装置、软件的角度探视雕塑的扩展概念,在展览制造的现场构建临时性的空间叙事。策展人缪子衿分享,此次展览以探讨“雕塑”的扩展概念为主题,美术馆上下两层的空间也为展览的陈设与表达提出了挑战——空间由含着垂视下的自然光的三层开始,经由楼梯到达显得昏黑的暗室,垂直的两个展厅也为艺术家的作品构筑临时性的叙事提供了灵活的空间。

群展“短篇小说”策展人、“早C晚A”橱窗项目发起人缪子衿致辞 左起:沈凌昊、陈若璠、蔡坚、缪子衿

策展人缪子衿现场导览

任莉莉的《落日如灼伤》散落在不时有天光倾洒的场景,附着于墙面以及地面的物件在观众徘徊的视线中交汇,栖居在记忆中的材料消失或重现,依靠内外翻转的形态、凝固的瞬间、近在咫尺的触觉,排演着缓慢的告别。从《水平-FG20230835007》到《水平-FG20230835008》,3D建模软件为蔡坚的系列绘画提供能够调整参数的写生图像。水平仪在这个概念上成为超出日常物具体意义的全新抽象图像,让观众在看似重复的左右画面之间产生观念的迟疑。

群展《短篇小说》三层展厅

范西的作品跨越两层空间,融合了雕塑的立体感与摄影的平滑性。《陈列》是范西“瀑布”系列中的一件,运用实体静物摆放拍摄与后期以动态结构重组的方法,以具有厚度的形态呈现出平面式的色块和局部实体空间的组合。《意外的轮廓》作为“瀑布”系列的另一件,以偶然发生的一幕呈现不可控的坠落,被记录下不断失去的瞬间。《诱惑》则是从热带植物中提取样态,转化为一系列精致且稳固的空间作品,不局限于单一的感官冲击。陈若璠的《暖树》与《Soft Screen》两件作品融合不同的材料,用软件模拟柔软的质地;前者以艺术家的宠物小狗为纪,以电子屏幕与3D打印的不同质地再现人类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试图增强有限生命的数字记忆,后者则让编织物如藤蔓植物般依附在屏幕上,为显示信息的设备渲染柔软的质感。

群展《短篇小说》三层展厅

沈凌昊的作品《波动:赋格》绵延于狭长空间可能落成的体验。艺术家在美术馆的空间内进行创作,借助空间内的墙柱构造为初始材料搭建具备在地性与时间性的装置。观众们由此与作品进行互动,实时以各种姿态介入光线的运动,如同搅动图像生产路径的变量。《生成系统》则是杨健过去实现作品的重新引入,通过装置表达权力的分解与外部环境的规训,以人工唾液的循环为过程,构建某种暗喻的体系。

群展《短篇小说》二层展厅

以上两个常规展览外,此次开幕也是重美术馆特别策划橱窗项目“早C晚A”正式开启。项目由季钰程、缪子衿发起,位于重美术馆户外橱窗,意在打造“不打烊”的24小时公共展示空间。第一期展览持续至10月28日,展出艺术家辛云鹏的装置作品。在如同双眼的两扇矩形橱窗内,艺术家挪用现成品的功能并以程序作用于闪光灯,带来自然而随机的变化;借助五颜六色的花伞向外投射光芒,造成对视者眼花缭乱的视觉逼迫。在这个昼夜不停的户外橱窗展示空间里,经过的人都会被迫接受这种“注视”,形成展览观看空间的延伸。

“早C晚A”橱窗项目发起人、重美术馆策展总监季钰程致辞

两个常规展览将展出至12月17日。展览期间,还将举办一系列论坛、讲座与公共教育活动。(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开幕式嘉宾合影,左起全力、季钰程、薛若哲、杨天歌、沈凌昊、陈若璠、缪子衿、欧阳星、蔡坚、辛云鹏

关于重美术馆

重美术馆筹建于2021年,2023年4月22日开馆,坐落于北京市石景山区的北重科技文化产业园区内,由华诚博远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全资创办,是北京石景山区首座现代性专业性的民营美术馆。重美术馆集展览、收藏、研究、公共教育、国际交流功能于一体,旨在为观众提供拥有全球化视野、多元化体验的艺术展览、研究和公共文化活动。

重美术馆的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北京重型电机厂厂房,重美术馆,是在保留原有结构基础上的再造。在这座新美术馆身上,同时流动着新中国工业理想和新时代文化精神的血脉,多重时间维度在此交汇,贯穿着回顾过往、立足当下和展望未来时间线。

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最新推荐
正在阅读:重美术馆秋季三展重磅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