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秦汉时代的青铜承弓器(图1),全长22、高5.5、宽3厘米,前端高昂之凤凰首,而凤凰首的眼、眉、耳、鼻、嘴十分清晰生动,但是,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下方的承弓器,冠胜较大,头部更精致,应该为凤;而上方的承弓器,冠胜较小,头部较小,应该为凰。
为了确认其使用方法,笔者曾经查阅多本典籍。其中在《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青铜卷》第272页,查到一件战国镶嵌云纹的承弓器,但介绍内容比较少。对于古时如何使用和安置这件器物,依然未能得到确切答案,只知此器安于弩前,左右并列,两件用以承弓。
确实,承弓器在历史考古中发现很少。据资料介绍,在洛阳金村古墓曾有发现,在中州战国车马坑出土两件,满城汉墓出土12件,秦陵铜车马和秦兵马俑一号坑各出土两件。
关于承弓器的用法,以前也不甚了解。考古界在洛阳中州路战国车马坑初发现时仅“推测它可能是安于木臂前端承弓用的青铜附件”(图2)。满城汉墓发现后又提出:“承弓器是装置于车上的弩机木臂前端承弓部分的铜饰”。秦陵一号铜车马车舆上的承弓器,对称前伸于车舆左侧前阑上,承弓器后端是以凸出的子卯和车舆前阑桄木相结合,前端弧形口含朝上。承弓器左侧阑板上,悬置有盛满箭镞的箭菔,两件承弓器的口含正好承托弓弩前端的弓背渊部,弩臂搭于车舆前车轼上。这样,三点稳定一个弓弩。
据资料介绍,承弓器是战车上专用之物,它是战车行进时安放弓弩的固定支架。它既不是弓弩弩臂的附属物或铜饰,更不是战斗时射手的瞄准器,因此,它应除了和弓弩有关系外,关键是和车有联系。
因为一弓弩有两个渊部,所以承弓器每每双双出现,且后端中空进深的母卯内均残存朽木,说明车上有伸出的木质子卯。秦陵一号铜车马承弓器位置在车中辕偏左,洛阳中州路战国车马坑出土的承弓器亦出自舆内左侧前轸附近,似说明战国至秦代的甲士“车左”是战车上的弩弓手,“车右”则可能主执戈、矛、戟、铍等类长兵器,驭手御车。《左传》宣公十二年“乐伯曰‘吾闻致师者,左射以鼓’”,反映了战车甲士前主御,左主射,右主击刺的武器配备和分工情况。(图3)
秦俑坑战车上有的有承弓器,有的无承弓器,这说明秦代战车上有的配备弓弩手,有的不配备弓弩手,因为强弓劲弩的射击技术并不是任何人都能随意掌握的,也正由此以及承弓器配于战车等原因,所以目前关于承弓器的发现以及相关的介绍还比较少。相信随着更多相关文物的出土和资料的积累,有关其使用方法等各方面的探索也将更为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