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一杉、原晓轩双个展呈现“内在景观”

来源:艺术中国 | 2024-03-14 16:36:52
艺术中国 | 2024-03-14 16:36:52

2024年3月9日,“内在景观——武一杉、原晓轩双个展”在大千画廊开幕。展览借“景观”一词在语义层面的演变丛生,将暂且消抹去界限、存在过历史当中的文化符号、社会现象,并置于此。现场展出作品共30余幅,含括绢本设色、纸本设色、影像等媒材,在“生息”“审视”“灵兽”系列,以及“城市”系列当中,沉浸、疏离与穿越感不念而生。看似相去甚远的丛林险魅、都市茧房,逐渐在一种被动对视中,浮现双方背后彼此陌生而熟悉的隐约印记。展览面向公众开放,并持续至4月13日。

展览现场

前言

文/亚冬

内在景观,躯体以外的“第三层皮肤”。

景观一词,约在二十世纪初分化出人文文化与自然地理的不同面貌。较早由美国地理学家卡尔·奥特温·索尔 (Carl Ortwin Sauer)开始提出并强调这一概念当中的文化转向。其后,哲学、社会学纵深发展,新思想与论据刺激扩展人类景观阈值。如旷野了然于心,城市或自然不再作为人们提及“景观”的唯二指涉,其所适用的语言环境,也从城市、乡村的地理范畴随之延伸至“非物质”层面。

展览现场

“内在景观”,作为展览主题,借“内在”“景观”词项的逻辑对立及两位年轻艺术家的各自转译,映射这一“非物质”存在的切肤真实与途径矛盾。与以时间为节点的间跃性不同,这里,“景观”所涵括的是一种更加内在,联系更加紧密的存在:历史、当下与未来。一方面,艺术家武一杉由内向外探究古今景观嬗变下的“身份认同”,在借太阳神鸟、深海鱼草、象征独立与智慧的女性隐喻、暗藏张力与危险的利齿战器等意象的并置叙事中,剥析景观对“自我”的烙印;另一方面,艺术家原晓轩将自我置身都市嘈杂与街角人群,他以界画写景,由外向内思考城市浪潮下“个体命运”的落定与去处。

从古老青铜器皿的纹样到钢筋混凝土上的霓虹,展览尝试以一种更为体验性的表达,刻画及叩问当代个体生命的景观原野。同时,在更加广泛的历史语义下,通过画面当中的多重身份与时空重叠,我们也试为传统水墨山水之可居、可游,楔入一场当代社会的个性行走。

眼下,当AGI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对真实世界的平行生成,渐次启动新的景观,面对不可避免的社会异化、漂泊无定的生命状态、集体认同的崩塌重塑……内在语言景观正捍卫主体叙事的绝对忠诚,它们犹如物理维度的仅存诗意,记录历史,也进化理想。它们是自我的,隐秘的;是群体的,显像的;是生物的,本能的;是驯化的,文明的。

武一杉 海棠依旧 50cmx50cm 绢本设色 2023

武一杉 丝路文脉  150cm×150cm  绢本设色 2019


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最新推荐
正在阅读:武一杉、原晓轩双个展呈现“内在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