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先生”馆藏系列展 以资源共享致力典藏活化

来源:艺术中国 | 2023-12-28 21:57:48
艺术中国 | 2023-12-28 21:57:48

值此仲冬时节,成都市美术馆于12月15日推出“芒鞋万点——吴一峰的河山行证”展览,此次展览是继“云山出岫——周抡园艺术文献展”“巴蜀先生——成都市美术馆馆藏四川近现代艺术大家书画精品展”之后,“巴蜀先生”馆藏系列展览推出的第三次展览,不仅自成完善的展览阐释体系,也充实了“巴蜀先生”序列。本次展览聚焦吴一峰老先生的艺术生涯,除成都市美术馆馆藏之外,展览还得到了吴一峰家属、浙江省平湖市吴一峰艺术馆、平湖博物馆的大力支持,最终一共汇集了80件作品和手稿及30余件套文献资料。

馆藏资源是美术馆的立馆之基,决定了其发展的学术方向和竞争优势,同时也作为时代映像,构成地方的文化基因。虽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为了更好的实现典藏资源的活化使用,在成都画院40多年积淀的基础之上,成都市美术馆打造了“巴蜀先生”品牌,向公众呈现一个个炙热、纯粹而丰富的艺术生命,通过品牌化发展战略,提纲挈领的实现典藏、展览、学术研究等融合发展。

散是满天星 聚是一团火 “巴蜀先生”缘起

史家不幸诗家幸。巴蜀大地历史上两次艺术发展高峰均与艺术家入蜀避难相关。第一次是唐末,随着大批宫廷画家和民间工匠入蜀,出现了“举天下之唐画莫如成都之多”的局面,成都更是在后蜀时期诞生了中国画史上首个宫廷画院。

第二次在抗日战争时期,四川作为大后方,云集了众多南迁的美术院校、社团、艺术家。其中,周抡园、孙竹篱、沈福文等在抗战结束后选择在四川安家,吕林则随着解放战争的步伐入蜀,此外,还有巴蜀一些艺术院校的毕业生、教师等,他们与本地艺术家一起在动荡与转折的时代,经历了文化冲撞与精神重塑,作为四川乃至新中国美术(教育)事业重建的中坚,成为名副其实的“巴蜀先生”。

1980年,成都画院(成都市美术馆)建院,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四川地区第一家官方画院,在其主持和领导之下,四川的画家们由松散的状态逐渐凝结成为一个整体,周抡园、张采芹、沈福文、吴一峰、李琼久、黄稚荃等艺术家获聘为首批顾问,并且捐赠了一批时代精神、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并存的作品,成为画院进行典藏研究的重要资源。

2021年11月,成都市美术馆新馆开馆,“巴蜀先生”馆藏作品迎来乔迁之喜,配备了国内先进的藏品库房和收藏设施,作品保存更安全、更科学、更持久;此外,完成了藏品数字化采集项目,建立了科学的馆藏数字资源库,为未来“巴蜀先生”藏品的保护、利用与活化奠定了基础。

听“风”之所向,“种”常青艺苑 品牌初露头角

北方中国画的技法与风格带入蜀地肇始于何时,从而打破了南北绘画的地域性阻隔?

曾经引领风气之先的东方美术专科学校、成都南虹艺专,在四川美术教育史上,留下哪些仍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

要解释四川当代艺术包容性、创造力的来源,要理解一座西南盆地城市能够与世界潮流相连接的动力,要想象一个古老巴蜀文明拥抱未来艺术的前景和可能性,都绕不开一个历史溯源,即20世纪的这一批“巴蜀先生”——他们籍贯不同、风格各异,但在年龄、时代性和创作背景上,又有很多共性:在传统山水画转型、现实主义题材的“新国画”、近代国画教育模式转变、以及地域间画派交流学习等方面,通古今之变化、融东西之大成,形成一派磅礴的创新气象。

为此,成都市美术馆打造了“巴蜀先生”馆藏系列展,通过对上述前辈艺术家的藏品进行全面梳理,对相关文献进行扎实研究,把最新典藏研究成果完整细致地呈现给观众。

目前“巴蜀先生”馆藏系列展已经举办以及正在筹备的有三个:

去年,“云山出岫—周抡园艺术文献展”于无声处听惊雷,观众看到传统国画走向现实主义题材的重要一步是如何踏出的,巡展重庆的过程中,其提供的深度研究和资源共享的渠道,获得业界一致好评;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巴蜀先生——成都市美术馆馆藏四川近现代艺术大家书画精品展”通过群像的塑造构建了宏大开阔的美术史观;即将揭幕的“芒鞋万点:吴一峰的河山行证”个展,不仅展示了实证态度、理性精神与国画的契合,从而自成完善的阐释体系,也进一步充实了“巴蜀先生”整个系列的厚度与丰富性。

上述几个展览以“巴蜀先生”为统领,均呈现出一些有别于其他画展的特殊之处:

首先,除了画家的画作,还广泛收集了关于他们的一手、二手资料。尤其是日记、教学笔记、摄影作品等珍贵的一手资料,很多都是首次披露,为深入开展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通过吴一峰的摄影作品,可以看到他的创作流程和构思过程;通过周抡园的教学笔记理解他的美育思想,认为美术教师要像拳脚师傅一样,授徒时必须亲身示范。

其次,在展品和文献征集上,以成都市美术馆的馆藏为主,同时围绕艺术家的生平,面向全国广泛征集,资料完整度较高。例如,吴一峰作品及文献展,得到其家属、浙江平湖吴一峰纪念馆、浙江平湖博物馆的大力支持,展品不仅囊括了画家入蜀之后的中晚期作品,还包括其中早期作品,从而完整的展现其艺术生命历程。

析史料经纬 织艺术锦绣 致力典藏活化

“个案研究展——画册出版——巡展”,“巴蜀先生”品牌下的20多位画家将按此规格一个个的做下去,有些画家的作品将是首次以个展的方式集中呈现,填补了其专题研究的空白。画册是按照丛书的出版计划来进行设计包装,凸显系列性;此外,画家的生平年表也在梳理中,在这张时间空间交织的经纬网中,可直观看到,他们的交集在巴蜀陡然增多,而后又是漫长的辐射绵延……透过年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迁徙与流变也呼之欲出了。

“巴蜀先生”馆藏的资源共享和交流也是品牌建设和典藏资源活化的重要一环。除了各地巡展,成都市美术馆与四川美术馆合作,打造了“借山——巴蜀二十世纪中国画坛‘风种’现象七人展”,通过深度剖析历史中的一段“切片”来关照当时的艺术生存,既为城市提供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也为更多研究者大开方便之门。

对于研究者来说,“巴蜀先生”提供了一个刚刚好的距离感,既没有久远到模糊——他们的很多历史细节还在,学生及家属还能提供一手资源——也没有近到“失焦”,或者“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样的隔代回望,有助于呈现一个更宏观、客观的视角。

“巴蜀先生”是本土文脉涵养下所形成的艺术高峰,这一馆藏系列展从馆藏出发,围绕老先生的艺术个案,开展深度解读研究,其呈现的母题比已经定调的艺术现象更有温度、更有韵味。斯人已去,却仍如繁星照耀后继者,走进他们的过程中会收获情感的共鸣、生命的热度和来自时间的力量感,这是“巴蜀先生”的魅力,更是巴蜀文化的魅力。成都市美术馆将借由“巴蜀先生”的打造和推广,为巴蜀文化注入新的艺术视角和时代精神,同时实现美术馆自身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让“巴蜀先生”的薪火继续引领城市文脉,在世界艺术之林擦亮巴蜀名片,为成都打造世界文化名城固本培基、再添重码。


编辑:
点击收起全文
最新推荐
正在阅读:“巴蜀先生”馆藏系列展 以资源共享致力典藏活化